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7-07-08 编辑:1019

  【摘 要】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使大学生避免就业误区,顺利就业;其次使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实现人生价值;再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成功的关键。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合理配置的需要,是受教育者自我完善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高校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涵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涵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全面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职业生涯目标,选择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并按照时间安排,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独特性是最重要特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源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并依据现实条件所制定的个人化的方案。开放性是第二个特征。大学生还未接触社会,决策能力水平非常有限,难以独自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来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寻求多方面的辅导和帮助。终身性是第三个特征。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于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它与个人的职业共存,贯穿生命的始终。大学生应该认知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持续性,着眼于长远的未来。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存在误区。有的学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是指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理想规划等,由此可以看出,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美国职业专家金兹伯格曾经指出:职业选择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决定。职业生涯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受到规划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还要随时根据条件的变化对其做出调整。

  (2)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内容也只是围绕学生就业的指导课、几场招聘会完成。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途径亦可以采用网络化进行,即学校设置课程,学科渗透,校内专职教师咨询等形式,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3)专业教师十分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靠专业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的指导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他们对学生就业比较熟悉,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

  (4)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完善。高校应坚持职业生涯教育全程化。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生的未来,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也必须担负起构建起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体系。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从家庭层面上看,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孩子从小兴趣和价值观基本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1)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的人才,在社会或企业聘用部分兼职专家,对现有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2)完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核心。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系列课程,高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途径,向大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等,让大学生了解职业、创业等知识,使职业生涯规划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大学生尽早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建立测评体系,正确认知自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认识自身入手,明确深入地思考自己,理性地分析自己,才可能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5)建立个性化服务咨询平台。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课程教育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的作用,具体到个人还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平台。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