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11-14 编辑:冬蕊

  导语: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人对于艾滋病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对于艾滋病的传染路径以及预防知识一知半解,下面就和YJBYS网小编一起认识艾滋病,更多艾滋病相关黑板报资料尽在YJBYS网,欢迎查阅!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1)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2)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3)

  【艾滋病的认识误区】

  在我国,随着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普及,检测力度的加大,有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被检测发现。可是,这些感染者当中,疾控和医疗部门仅能掌握5%,95%以上的感染者不在控制之下。在传染源的管理上我们也有缺陷,致使艾滋病很容易在一般人群中传播。很多人发生一次高危行为后,都会担心感染艾滋病病毒,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造成近几年来“恐艾症”越来越多的原因。以前“恐艾”主要发生在高危人群,现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已经扩散到普通人群,凡是自己感觉与艾滋病传播途径沾边的都担心,用“人人自危”来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解除“恐艾”的问题,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恐艾人群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关于传播途径的误区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由粘膜接触到血液感染几率仅为0.09%,由于深部扎伤感染HIV(艾滋病)病毒几率低于3‰,一次高危性行为感染的几率很低。HIV更不会通过间接接触而感染。如果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只要皮肤没有破损,就不会感染;当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肤,而艾滋病感染者没有流血伤口,即使正常人皮肤有破损,也不会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一次无保护的不洁性行为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要求不洁性行为的全程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防万一。

  二、关于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误区

  众所周知,依靠目前的医疗条件,艾滋病是不能治愈的。因此,很多人“恐艾”可以理解。随着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的推广,虽然患病人数在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这说明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此外,作为正常人,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歧艾症”和“恐艾症”一样,都使艾滋病感染者行为危险化、举止极端化的催化剂。遭受疏远与歧视会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逆反心理,容易诱发他们进行抢劫、杀人、自杀、性乱等报复社会的行为,这是很危险的。

  三、关于艾滋病感染早期症状的误区

  艾滋病症状没有特异性,不能单凭症状判断是否感染了HIV。“恐艾者”在极度紧张、生物钟被打乱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降低,于是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神经衰弱症候群等自觉症状,到网上找艾滋病感染的知识相对照时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越对照越觉得像,从而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丧失工作能力。然而,在上述条件下出现的症状对于判断是否急性感染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发生高危行为后3个月进行检测,结果如果是阴性,就可以100%排除感染可能。

  四、关于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误区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在每型又包含不同的亚型。随着病毒的变异,亚型还可能增加。目前全世界流行的是HIV—1型,我国也如此。有的人在网上看到HIV是高变异病毒 ,即使没有检测出来,也认为自己感染了HIV,恐惧的死去活来。其实,无论它怎么变异,都是HIV,核心的特点是不会变的,而抗体的测试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进行的,因此,是完全可以测出来HIV病毒的。

  总之,造成“恐艾症”流行的根本原因是对艾滋病传播方式途径缺乏了解。“恐艾者”除了去做检测,重要的是做心理干预。“恐艾症”的增多反映出当前艾滋病宣传产生的正负两面影响。得益于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有高危行为的人警惕性增强,主动来检测,这是好事;但是有不少人拿到“阴性”结果后依旧恐慌,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影响到家庭、工作和生活,就不可取了。

  【正确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的另一种称呼,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感染了人体以后,特异性地破坏了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造成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感染初期有感冒样或者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长期的无症状感染期,接下去发展为艾滋病前期、最后发展至严重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称为艾滋病。宁波市肝病医院西医肝科徐长风

  1981年美国人报道,一种能够对人免疫系统产生破坏的逆转录病毒,其后几年法国、美国等又相继发现了这类逆转录病毒,1986年7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毒。艾滋病毒是核糖核酸病毒(RNA),迄今已发现艾滋病毒有两型,艾滋病—Ⅰ型、艾滋病—Ⅱ型。

  艾滋病—Ⅰ起源于中非,扩散到海地、欧洲、北美以及全世界,它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也能感染B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骨髓干细胞。是引起艾滋病的主要毒株。

  艾滋病—Ⅱ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非患者中分离出另一种能够引起艾滋病的逆转录病毒,主要局限于西非。但是,现在已经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区发现有艾滋病—Ⅱ病毒感染,我国也有少量的病例。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无症状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均有传染性。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宫颈粘液、唾液、泪液、脑脊液、乳汁、羊水和尿液中均可分离出艾滋病病毒。但是,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液、精液、乳汁有传播作用。

  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围生期传播、其它途径有经破损皮肤或者粘膜的如牙刷、剃刀、口腔操作器具、器官移植或者人工受精等。

  目前艾滋病传播情况是,国外主要以性接触为主,包括异性同性之间的性接触,国内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者为主。近几年来,我国发达地区因性接触感染的艾滋病有明显增加。所有的人都是易感者,高危的人群:静脉吸毒者、同性恋、性乱者、接受血液、血制品、器官人等。

  艾滋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2—10年。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多与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有关。艾滋病可以分成三期。

  1、急性感染期。感染HIV后,部分的人可以出现发热、出汗、头疼、咽疼、恶性、呕吐、腹泻、纳差、全身不适、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也可以伴有红斑样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或血小板减少。甚至少部分的人会有头疼、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此期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比例正常,病情很像感冒容易被忽视。在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以阳性,此后进入长短不一、相对健康的期限。

  2、无症状感染期。这时候的患者除了抗-HIV阳性外,无任何症状,T细胞数量有进行性减少。病毒持续复制,有传染性。此期的长短个体化差异很大,现在认为2~10年,一般6~8年,这对早期发现、预防艾滋病很难。

  3、艾滋病前期,又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艾滋病相关综合症等。此期突出的表现是全身淋巴结持续性肿大。如果除了腹股沟以外,两处或者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直径1cm、三个月以上,也无其他原因可以解释的均可以称此期。当然,这时候,部分的病人可有发热、纳差、疲劳、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有的可以出现头痛抑郁、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的病变,甚至有人会有反应性精神紊乱神经精神症状。部分的人已经有了免疫缺陷病的表现,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还可以出现特殊性、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4、艾滋病期。在爱滋病前期的症状基础上,出现明显的发热、疲乏、盗汗、还有不易控制的体重减轻(体重减轻超过10%以上)、持续性发热三个月以上(体温大于38℃)、持续性腹泻(每天3-4次)、并且有严重的免疫缺陷症状——细胞免疫反应迟缓、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以及器官,具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和肿瘤并存。如呼吸系统常见的卡氏肺孢菌肺炎、卡波氏肉瘤、肺结核等。

  因此,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全身不舒服、腹泻、关节肌肉疼痛的症状、红斑样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或者出现常人不容易感染的疾病;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T细胞减少,CD4/CD8细胞比例倒置时,要考虑到艾滋病的可能。


《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相关文章:

1.预防艾滋病黑板报

2.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黑板报资料

3.关于艾滋病的黑板报宣传资料

4.预防艾滋病黑板报素材

5.认识艾滋病黑板报资料

6.艾滋病知识黑板报图片

7.预防艾滋病的黑板报资料

8.世界艾滋病日黑板报:艾滋病资料

9.预防艾滋病黑板报宣传内容

10.预防艾滋病黑板报版面设计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