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时间:2018-05-03 村官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在大学生村官的的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地区村官可以当前村官队伍中的一些问题,本文是YJBYS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尤溪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尤溪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尤溪镇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先后深入到39个行政村,采取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乡镇、村主要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及党员群众的意见,与大学生“村官”进行座谈10余次。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自2007年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以来,共接收上级选派的大学生村官19名,分派到花联、指岩、清潭、岭脚金、大左岙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其中:2007年5名,2008年8名,2009年3名,2011年1名,2012年1名,2014年1名。截至目前,考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12名,自动离职2名,在职5名。从调研结果看,大学生“村官”群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女性比例高。男性6名,占31.6%;女性13名,占68.4%。

  (二)平均年龄低。1980年以前出生的1名,占5.2%;1980年—1990年出生的17名,占89.4%,1990年以后出生的1名,占5.2%。

  (三)文化素质高。全日制本科8名,占42.1%;全日制大专11名,占57.9%,目前11名大专生都已完成函授本科相关课程,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帮带措施,使其“早进门”。实行一名领导班子“带”一名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模式,由班子成员带领大学生“村官”入户走访调研,了解熟悉村情民意,通过牵手结对,推动大学生“村官”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锻造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指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为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尽快使其进入角色。

  (二)坚持用人导向,激励“干实事”。在大学生“村官”的使用上,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使他们走上了村领导班子岗位,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泥腿子”活动,要求每位大学生“村官”每月为村里办1-2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已走访所驻村100%的农户;在走访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个农户的家庭人口、年龄结构、住房情况、收入水平、收入来源、存在困难等家庭情况;针对走访情况,开展了“走群众路线、系群众冷暖”爱心捐助活动;结合我镇每月16号志愿者服务日以及污水处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投身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行动中。

  (三)加强交流互助,确保“学得好”。每个月初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例会,部署近期工作任务、学习农村政策理论、交流工作经验,探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创办《大学生“村官”专刊》加强信息交流,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周上报一篇工作信息,或不定期上报心得体会、调研文章等,对有典型推广经验的,在镇网站或《专刊》上发表,既互相学习,又为党委、政府提供各村的最新动态。

  (四)推行考核测评制度,树立“争优先”意识。印发《尤溪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试行)》,以平时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由所在村负责,对平时表现进行记录考核,其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年度考核由镇、工作片和村共同组织完成,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向所在村进行述职,由该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再由镇、工作片对其作出综合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奖惩和三年期满后续聘、解聘或提拔任用的依据。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定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享受“三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镇后备干部纳入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激励大学生“村官”的争优进取意识。

  (五)做到真情关怀,使其“留得下”。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住宿地点,配备生活必需品,统一在镇食堂就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多次深入到行政村看望大学生“村官”,与其谈心交流,指导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在各行政村,为大学生“村官”安排了办公室,统一配备了办公设施,方便开展工作。通过这些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扎根农村、安心工作的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工作实践和调研情况来看,在推动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扎根意识不强。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的更是把到农村任职作为曲线就业的“跳板”,缺乏扎根农村,在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导致大学生“村官”很难安心投入工作,真正为农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专业不对口。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的问题。专业上的不对口,使他们在村里从事事务性工作较多,在促进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呈现“有理论用不上,有知识道不出”的尴尬境地。

  (三)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在培训范围的普遍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培养机制,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此外,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管用的创业机制。

  四、对策建议。

  根据当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一)严格选拔准入。选聘前,要对农村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选拔农林水规划建设等与镇街道工作密切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按需选人。为提高大学生“村官”岗位标准化管理力度,探索实施“ ‘村官’选岗位、镇街选‘村官’”的双向选择模式,让镇街与大学生“村官”进行相互选择。此外,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坚持“五个优先”选聘大学生“村官”:即学生党员优先,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先,文化层次高的优先,有致富项目的优先,所学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一致的优先。

  (二)加强教育培训。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依托网络平台、乡镇学习夜等阵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组织专题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订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当代农村基本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带动发展致富等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开展结对帮带。实行机关干部、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制度,建立 “2+1”帮扶模式,并把帮扶情况纳入帮扶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通过手把手地教,身不离影地带,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对大学生村官承担的重点工作,实行帮扶干部全程参与,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建立激励保障。针对大学生“村官”两个聘期满后需解聘的现状,要把重心放在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上,使他们有干头,有奔头,有想头。一是建立生活保障机制。及时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办公、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二是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在严格执行统一的工资补贴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实行绩效工资,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对表现突出、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适当给予一定标准的物质奖励。三是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转任村委会干部的准入机制,让优秀大学生“村官”可以转任村委会干部,便于“角色”转变。四是建立创业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等方式,出台相关政策,在项目、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大学生“村官”大胆创业。

尤溪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