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网 > 留学专业 > 社会学 > 美国社会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

美国社会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7-08-19编辑:张莉

  对于想要申请美国社会学博士的同学可以来看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美国社会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供大家阅读查看。

  1、材料的准备

  如果申请目标是最好的美国社会学博士项目,那这项任务就不是一个秋天所能完成的。就像我一直和朋友们说的,准备申请材料就像打磨一件艺术品一样。你需要有让它日臻完美的期冀,并立志把每一项指标都做到最好。你需要有日积月累、坐枯板凳的努力。这听上去像老生常谈,但事实无非如此。

  具体而言,硬指标的话,学校出身和专业背景在申请之时已是自己无法把握之事,申请之时也无需多为担忧;GPA是对方学校检视专业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身高的话那就很好,如果不够高的话,如果名次高的话也可以注明,如果GPA随着时间推移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的话也很好;GRE当然也是越高越好,没有上限,尤其是语文和作文部分。一般而言,语文最好在160分左右或者以上,作文最好是4.5及以上。如果时间和精力分配允许,与其担心“我考的分数够不够”的问题,不如拼一把不给自己留遗憾;而说到托福,很多学校会对托福总分和小分设一个下限,所以大致确保自己分数到达最低限就好。

  软指标的话,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是录取委员会来评判一个申请者学术能力/视野/品味/野心的部分,是重中之重。结构大致无非是涵盖“我想做什么”,“我为了做这些做了什么准备”,以及“为何我要死心塌地去贵校做这个”三个方面。

  在陈述第一点的时候,可能特别需要注意如何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定位到已有的社会学文献脉络进去,即要对自己回答“从社会学研究者角度来看,我所想做的为什么重要”的问题。这并不像是说“已有文献在论述A的时候没有关注到A与B,A与C的关系所以我要加以研究”,而更是“了解了A与B,A与C的关系后,对我们了解围绕A的一系列事情有何额外帮助”。

  在陈述第二点和第三点的时候,更多需要的是注意各部分之间内容和逻辑的衔接,即注意表述自己已有的专业背景/方法论训练/实务经历为何能帮助自己的研究计划,以及某校特有的教授、科研、综合资源如何能从各方面支持自己的研究计划。这份材料打磨多少次也不为过,可以请老师,同辈,以及英语母语者共同把关,最后产出一份有逻辑性并有说服力的陈述;

  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我感觉更多像是个人陈述的辅助证明材料,通过一个专家的第三者视角来评估和认定某一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如果推荐者能够足够了解申请者的背景,并在业内和申请者的专业方向领域内享有一定认可度(如果申美国博士项目的话,注意是推荐者在美国学界有江湖地位),那就是最好的推荐者。此处要注意的是,可能的话不同推荐人可以展示出申请者在不同兴趣领域里的成就/经历/努力,以让录取委员会获取对申请者较为全面的认识。此处可与推荐人仔细沟通;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也同样是对申请者研究能力的佐证,证明申请者有独立进行并产出一项研究项目的能力。此处可参考所感兴趣的领域的权威美国期刊论文的行文格式,并在行文注意各种格式细节。

  2、项目间的张力

  首推是这篇文章中对于各项目的描述。以下我的描述更多是针对以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两类社会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比较。这里要声明的是,我所描述的更多还是一些个理想类型,普林斯顿和芝加哥目前也在试图吸取对方优点并重新评估自己项目。所以,我所说的并不一定完全刻画出这两校的实际状况。

  在拿到录取之后做出选择之前,分析了无数利弊,搜集了无数信息,对各校学生的毕业去向(placement)加以详尽周到的解读,其实最后要面对的问题还是你想成为怎么样的学者。普林斯顿模式目前在业内大行其道。它重视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围绕研究项目的紧密合作,以及对学生在博士阶段早期就能发表文章的能力培养。采纳这一模式的学校深谙如何写出专业的、符合学科主流的文章,也会清楚告知学生应该如何在全国级别的会议上专业地报告自己的研究。是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学科专业化而展开的:学生们在教授的密切指导下,明确了作为博士生和未来的研究者是被期待完成哪些任务,尽到哪些责任,享受哪些资源。

  在普林斯顿模式的冲击下,传统的芝加哥模式似乎日渐式微。它放羊式的训练方式被指责为“没有训练”。这时,这类学校往往只能苦笑着说“我们在等待下一个改变学科的伟大学者”。的确,这完全是可能的。这一模式的学校大多提供了丰沛的学术环境。它们有很好的教授、设施、学科资源,但他们并不会去完全手把手地教导学生,而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当做独立的研究者,做那些有野心但看上去并不怎么主流的课题,并自行寻找合适资源供自己研究取用。这样的环境能够与某些学生的性情习惯完美匹配,能够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养成所谓“大师”,只不过代价过大:“大师”的同学们很有可能因为缺乏训练而成了教职的就业市场(job market)的牺牲品。当然,可能“大师”本来就不需要过多的学科训练,他们可能是浑然天成的,无论走到哪里。

  我猜测普林斯顿模式在当下盛行的原因可能还有结构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就业市场的口味变了。新世纪之后,哪怕是最精英的学系也耐不下性子等下一个能十年磨一剑出版鸿篇巨著的“大师”,它们要的是实打实的,未毕业时就能在简历上开始堆积的一篇篇《美国社会学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或是《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的论文。当然,就业市场口味的变化反映的是各大社会学系所青睐的求职候选人特质的转变,再往上追溯可能与资助社会学课题的各大基金会们的偏好转移,或是宏观层面上政府社会政策导向的变迁也有关。说到底感觉这是一个学科范式转换与学科生态变化的关系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关注这类“对社会学界的社会学研究”的课题。

  3、大陆本科生的困境

  申请的时候发现的一个问题是大陆社会学本科生申请美国社会学博士项目的结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如果把范围限定到最好的项目的话,也就是一些跨专业的大陆本(例如从工科、金融、经济等方向转来)和极少数的社会学本科生可以申到。原因也是较为明显的:本科期间没有淫浸到美国的学术环境中,没有习得那一套学术生产和表达的方式,这体现在推荐信,个人陈述,写作样本等方方面面,甚至是GRE上。这并不是大陆社会学本科生们的能力有多么欠缺,只是没有将自己的能力进行转化来获得美国同行的认可。

  那我们该怎么办?一个可能方式当然是读一个美国硕士,或是进入熟悉美国范式的一些学校,例如港校的MPhil。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修课和跟老师做研究来熟悉美国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期待。这些无疑能给申请加上砝码。然而,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有两个大前提,或者说是两个挑战:一是资金限制。除了香港MPhil能获得全额学费奖学金和全额生活补助之外,其他鲜有学校提供生活补助甚至是学费减免;

  另一前提是,学生在进入这些项目前可能要大致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并知道为了博士申请要在这些项目中策略性地获得什么。美国的社会学硕士项目学制相对较短,一年制项目较多,所以留给学生摸索挣扎的余地并不大。在我看来,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达成博士跳板的目的,需要硕士生们能够明晰大致研究方向,并有计划地在硕士项目的课程中获取方法论技能和理论知识来帮助硕士论文的写作,并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任课老师和论文导师的认可。

  第二个可能路径是通过在国内积极参与各种相关方法/理论培训班,通过与美国教授的密切接触来了解美国学界的现状并获取认可。这样做的优势是相对方便,时间和金钱成本相对不高。而劣势是可能无法与读一个美国硕士的效果相比较。我认为想要通过此途径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好还是能够与对方教授在课中课后都能保持高密度的接触,在申请季前后实时更新自己的现状,来保证获取对方持续性的关注。另外,在形形色色的(暑期)项目中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也十分重要。如果课程本身的内容能够有助自己论文的写作,那么一方面我们的论文一定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能借助此机会自然而然地获取和同方向的授课教授持续接触的可能。

  关于我

  华东师大社会学本科生,大一的时候因为一次课堂作业误打误撞进入了几个志愿组织,于是对组织运行以及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感了兴趣,这篇文章记载了一些我本科阶段所思所想。当时有一些研究经历,也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宣读了文章。本科申请的时候GPA尚可,GRE一般(完全没达到我上述的要求),推荐人都是本校十分热心的老师,很愿意为我写推荐信和提供帮助。自己准备的个人陈述和写作样本按现在来看只能说摸到了门,但没有跨进去。于是,当年申的五个美国社会学博士项目理所当然地都跪了。不过幸好硕士项目还有一些录取,于是选择在芝大读社会科学硕士项目(Master of Arts Program in the Social Sciences, MAPSS)。

  如果说自己只有一点做得好的地方,那就是做的课题比较持之以恒。从大一做的NGO研究出发,自己在这些组织扎根了几年,积累了一些民族志素材。所以,在进入硕士项目之时大致还是知道是想挖掘已有的经验材料来进一步做深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单个案研究,硕士论文将其扩展为一个比较个案研究,试图回答的是组织社会学领域中一个经典的组织与制度环境互动关系的问题。在硕士毕业申请的时候,自己有一个还算成型的写作范本(硕士论文),有通过写硕士论文和老师密切交流而获得三封芝大社会学系老师的推荐信(其中两位是正教授)。另外,也正因这些交流而产生了一些后继研究的可能推进方向,这也就成为了个人陈述的基础。在申请季的九月重刷了GRE,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上旬完成了文书写作,并于十二月中旬全部投出了申请。

  希望将来的申请者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有志者事竟成一直都会是最动人的故事。

栏目推荐
留学资讯留学费用留学签证留学政策留学生活留学经验留学考试出国申请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留学网©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