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和对联的赏析

时间:2020-11-04 14:27:28 对联 我要投稿

名句和对联的赏析

  篇一: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赏析

名句和对联的赏析

  名句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处】

  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评价】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赏析解读】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名句二

  久居兰氏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觉其臭。

  【出处】

  三国·王萧《孔子家语》。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释义】

  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了种满兰芝香花的房子,时间久了,反而闻不到花的芳香气味,这是因为与之融为一体了;与品德低下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了卖鲍鱼的集市,时间久了,反而感觉不到鲍鱼散发出来的腥臭气味,这是因为习以为常了。

  【赏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围风气和身边人的习性品德的影响。因此对于明智的家长来说,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居住;而作为已经在社会中独立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选择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和没有不良习气的朋友,这是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所以君子应当谨慎选择他的朋友和生存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以启示: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与善人处,就像住进了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闻不到香气了,自己完全消融在其中,与之化而不觉。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了咸鱼铺子,时间久了,也闻不到臭味,消融其中,同样与之融化而不觉。我们何不选择善人与之同化呢?同样在《孔子家语》还有“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有方,仕必择君”,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名句三

  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对于懦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对于懦挫折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一面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名句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出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诗《回答》诗中的很著名的两句。

  【释义】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达到一定目的,高尚者确可以因高尚品质而流芳百世。

  【赏析】

  诗句出自北岛,意在批判社会。卑鄙是贬义词,高尚是褒义词,但前者连接的是较正面的意象“通行证”,而后者连接预示死亡的“墓志铭”,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于是引出诗人没有明说的前提——这是发生在一个扭曲的社会。

  扭曲的社会有他扭曲的规范,如果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正常社会的规范,那么好人没好报就是扭曲的社会中的规范。但这不是说善是错误的,或者在这种扭曲的社会中善和恶的定义也颠倒了,善仍旧是善,而恶就是恶,卑鄙永远无法成为

  高尚,诗人表达了以高尚为墓志铭的愿望,是不愿意与堕落的社会同流合污,在思想渊源上可以说是回溯到屈原。

  抛开诗人在其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只讨论理性,其实有一个类似的寓言更加方便,狂泉的故事。一个国家的人除了国王都喝了狂泉的水变成疯子,只有国王是正常的,但国王反而被其他所有人指责是疯子,于是他只好也喝下泉水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这是哲学家很喜欢的故事,他隐晦的提醒我们,人类自傲的理性很可能建立在十分荒谬的基础上(只是我们不自知)。

  诗人绝对无意鼓励把卑鄙当做通行证的做法。同样的,国王的选择看似是合乎理性,其实大谬。他选择成为疯子,这本身就放弃了理性,是对理性的最大背叛。卑鄙者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识实务者为俊杰”,他的本质是反智的。

  因此诗人也留下暗喻,因为通行证总是短暂和易变的,而墓志铭却是永恒久远的。虚假和扭曲的东西必然无法长久,为了一时之利出卖人格,非智者所为。

  名句五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处】

  这是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一副励志对联, 主要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件史事,说明有志者, 事竟成的道理。

  【释义】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是史事,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是主题,(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史事。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轶才,少年得意,十九岁科考得县、府、道第一。自此,专心攻读,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壮志。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为后世所称道。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抑郁侘傺。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

  【赏析】

  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撰写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天不负这位有志者,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

  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

  篇二:优秀对联欣赏

  优秀对联欣赏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也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生活场景和名胜古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

  古往今来,史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财富,对联就是其中之一。而许多的对联都伴随着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一首对联吧。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的上——饮酒,对不上——杀头!敢否?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西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

  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遭。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这两首对联都是一种类型的,虽然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十分正规的对联,但是他却又他自己的特点。就拿第一副对联来说,前三句都是活用了字的效果,通过对字的拆分以及重组,构成一个新的字,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脱的艺术和享受。然而更绝的却是他们最后的两句话。周瑜最后两句借对联之意,表达了他对诸葛亮以及他所代表的队伍的看法。而他却又实实在在的与前面所组合的字有所关联,让人想骂却又找不到借口,这一招实在是高。可是诸葛亮也实在不是吃素的,竟能不动声色的回骂回去。同样是符合了周瑜对联的要求,但是却表明自己是落难的龙虎,只不过被小虾米与狗欺负而已,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也表明了对方在他心中的浅薄之处。

  第二首更是体现了其中的火药味儿,前面三句仍然是与第一副对联的用法一样,都是对字的活用,但是后面的却不同了,虽然同样是对于人的贬低,但是却是上升到了对于自己的妻子情人的诋毁程度,却又不得不说,周瑜的确是一个有些小肚鸡肠的人。他的对联中总是直面的批评和诋毁诸葛亮,直接点明他的妻子的丑陋,但是诸葛亮却反其道而行之,你的老婆漂亮,那我就实话实说,你的老婆的确漂亮,但是却被曹操所押,正所谓打人不打脸,但是诸葛亮却是直接借用二乔来讽刺周瑜的无能,其用心更可见一斑。更令人叫绝的是鲁肃的那句话,竟能在矛盾激化之时,立刻加以制止,并且陈述了其中的厉害和龙虎争斗的弊处。这才使两人能够放下一时的意气之争。不得不说,这两首对联不仅突出了这三个人的文采学识,更体现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这副对联真是绝妙之极啊。不仅寓情于联,更超脱于联。

  上面的两幅对联都不是十分严格的对联,它们更偏重于对意境的把握,现在我们来谈谈严格意义上的对联,这就是所谓的绝联。

  这是一幅古联,上联为:“烟锁池塘柳”,该上联的特点是用五个不同偏旁,金、木、水、火、土写成,我国古代思想界所说的“五行”。该诗意、诗味、联意浓郁、明丽。这种局限于同一偏旁的联语,由于选择范围小,难度可想而知。此联在漫长的年代里无人对出,成为绝联。曾经,纪晓岚以“板城烧锅酒”对之,但是却缺少了那份意境,之后又有人以“炮镇海城楼”对之,虽然符合要求和意境,但是却不能形成绝对。于是经过无数词客的努力研究,终于悟到一绝联,该下联为“焰铩涧埂松”。其意境为“火苗在烧烤摧残溪涧边小山梗上的松树”,与上联“浓烟照敝了池塘旁的柳树”正好互相照应。上下联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野火烧山图”。上、下联的“烟”、“焰”和“锁”、“铩”是孪生兄弟。“池”对“涧”是清静水对灵动水。“塘”对“梗”是凹下的坑对凸出的梗。“柳”对“松”则都是活树。下联的平仄格律和偏旁排序上同上联完全对应。

  上联:烟锁池塘柳

  平仄平平仄

  下联:焰铩涧埂松

  仄平仄仄平

  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对,不仅是在格式、韵律上是完全等价的,更在意境上是完全相对的。事实上,古往今来,绝联还是挺多的。例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柳绿千山秀,风和万水欢”。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直流传至今也不曾被人忘却。

  从上面古绝联分析和创作中,我们看到了古绝联的美妙、精深、诗意、诗味、联意,对称美等,直到美不胜收。使我们品尝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美感。而这种美感,也一定会盛久不衰,连绵不绝。我相信对联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一定会永葆青春,长生不老的。

【名句和对联的赏析】相关文章:

《礼记》名句赏析08-30

《孟子》名句赏析08-29

《论语》名句赏析08-27

张爱玲名句赏析10-12

《孟子》传世名句赏析08-30

莫言名句赏析10-29

鲁迅名言名句赏析11-28

有关友谊的名言名句赏析11-18

儒学经典论语名句赏析08-27

莫言经典名句赏析10-17